回忆童年时光,民间游戏犹如五彩斑斓的瑰宝,那些充满趣味的游戏,仿佛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卷,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无数个欢乐的日子。一堆小石子、一串羊骨节、一只风筝、一颗骰子……长大后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游戏?又有多久没跟朋友一起玩过小时候的游戏?商报君带大家回忆儿时记忆里的游戏,再次回忆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游戏在学生群体中风靡,那些记忆中的民间游戏被各种手游、动漫等新型娱乐方式取代,似乎只能在童谣和长辈的记忆里找到那些民间游戏留在时光里的痕迹。
4月9日,来自山南隆子县的格桑玉珍一边把玩着手里的石子一边向记者讲解掷石子的玩法。“岩壁高高在上,河水低低在流。在那河水下游,姑娘拉吉曲宗,金线银线穿梭,编织氆氇衣裳;舅父穿上衣裳,舅父前往何处?去那加错夏,去那有何事情……”格桑玉珍回忆起儿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曾流传在她家乡的《掷石子歌》。
也许是被格桑玉珍的歌声吸引,现场不知不觉围聚了一群老人家,人群中记者听到有不少老人在附和着格桑玉珍的歌声,也有不少奶奶加入游戏中,从她们的笑声中能感觉到埋藏在内心的童真与快乐。格桑玉珍回忆,小时候每当课间休息时班里的女孩子们会聚在一起玩,那些小石子是格桑玉珍在家乡的河边和农田里精挑细选的,圆滚滚的小石子被格桑玉珍揉攥得光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石子陪伴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跟格桑玉珍一样,在农村许多小女孩都热衷于玩掷石子,通常会叫“阿不多儿”。这是一种类推游戏,先找到5个以上石子,挑选出一颗抛向空中,抓住地上的石子的同时,接住抛出的石子。第一次抓1颗,第二次抓2颗,以此类推。如果抛起的石子没接住,或者地上的石子没抓起,就结束游戏,对方则接着玩。
孩子们不会在意场地条件,只要地势平坦就席地而坐开始玩,久而久之,手指都会被粗糙的地面磨破皮甚至开裂流血。格桑玉珍仍记得,小时候在村口与玩伴整日玩小石子,弄脏衣服不说,手指全掉皮了,被妈妈拿着棍子追赶,石子还被班主任没收。“班主任没收了我的‘阿朵’,有几天我都是蹭朋友的玩具玩。”格桑玉珍说。
过去,在西藏,姑娘们热衷于玩掷石子。而男孩子们则喜欢以羊关节为道具的游戏。羊关节就是那时孩子们心目中的“顶流”玩具,俗称为“羊拐”,藏语叫“阿就”,是指羊的蹄腕骨。孩子们将这个玩具的四面分为马、驴(牛)、山羊和绵羊或者东、西、马和骡子,因此也被称呼为“玩马骡”。
记者街头采访时,许多人表示记得这个游戏,人群中拉贵爷爷惊喜地指着记者手中的“阿就”,一边讲解它的玩法一边拉着记者切磋。
拉贵爷爷告诉记者,“阿就”有几种玩法,分别为一打多、划线玩法、墙面玩法还有接龙。其中最常见的是一打多玩法,这一游戏不限制人数,一般是三四人一起玩。每次比拼,双方都会拿出上手最好、战绩最佳的“羊拐”进行比赛。“以前,我们日喀则流传着鼓励对手的‘阿就’歌谣,听说一带也有类似的歌谣。”拉贵爷爷说。
此时,原本赶路的行人中不时有人停下脚步观赛,不少老人在旁边着急地指导记者如何取胜,并分享自己儿时的制胜秘诀。这个看似普通的游戏,却把他们的思绪带回到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每年冬季农闲牧停时,人们热衷于玩“阿就”。起因是冬季,农牧区会迎来新一轮屠宰期,这个时候孩子们会得到新的“阿就”,他们高兴地给“阿就”染上颜色,迫不及待地跟玩伴“显摆”。
除了老一辈,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小时候也玩过“阿就”。从小喜欢玩“阿就”的晋美多吉说,在他家有一大串“阿就”串珠,是他小时候赢来的。如今西藏有些地方的人家还会将“阿就”用绳子连成一串悬挂在家中的柱子上,作为装饰。
在西藏也有男女老少皆宜的游戏。那就是秋日必玩游戏——斗风筝。每年藏历八月,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民间认为是祈愿丰收而放的“丰”筝。
阿旺扎西是本地人,他回忆说:“小时候,我有一只老鹰形状的风筝,那是父亲专门托人制作的,在当年可是在风筝圈‘出尽风头’。当时,有很多小伙伴非常羡慕我。”在他看来,老鹰风筝是他儿时最得意的玩具,更是一种无声的父爱。
藏语中,风筝被称作“恰皮”或者“秀恰”,意为“会飞的纸鸟”。在放风筝,不比谁放得高,也不比谁的风筝扎得漂亮,主要看谁的风筝“能打”,也被称为斗风筝。最后风筝断线、风筝飘走者为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配上“秋日风筝”的图景很是贴切。
2006年,风筝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一员。民间风筝节当天,斗风筝的人们聚在一起,熟练地放线、收线、旋转……那时的上空,便会出现老鹰、燕子、蝴蝶等形状各异的风筝争奇斗艳的景观。人们手中握着风筝线,操控风筝在空中缓缓飘荡。
但在藏北草原的部分地区,人们并不热衷于放风筝,因为夏日草原上雷雨普遍,他们担心放风筝可能会导电。因此,大人会“哄骗”孩子们“夏天放风筝会把夏天‘吓跑’”。
“在泽当大地无所不有,在泽当大地有玩‘阿就’的人,在泽当大地有跳绳的人,在泽当大地有踢毽子的人……”,这是一首流传在西藏的民间歌谣,歌词中介绍了西藏的各类民间游戏。掷石子、玩“阿就”、斗风筝这些民间游戏或流行于孩子之间,或老少皆宜。在西藏其实还有一种只属于成年人的游戏——藏式骰子。
茶馆里、树荫下、公园中,总能看到有人聚在一起传出“秀巴热、巴热、巴热哒!”骰子在骰碗中用力摇晃并扣在骰垫上发出“哒”的声音,这是藏式骰子游戏的玩法。
在众多西间游戏中藏式骰子属于流传至今、玩家最多的一种游戏。每逢雪顿节,一些民间藏式骰子高手汇集在罗布林卡一较高下。采访中,许多市民告诉记者,在一带只有男性才会玩藏式骰子,而在日喀则女性也喜欢玩。
与掷石子、玩“阿就”一样,藏式骰子也有独属于它的游戏歌谣,俗称骰词。骰词是藏式骰子游戏的灵魂,在游戏中人们会清唱“讽刺调笑”对手的骰词,以此来干扰对方的判断,当然也可以通过骰词歌颂生活中的美好。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输家的惩罚极不寻常,除了正常罚酒外,在骰盘上撒糌粑,然后用力扣在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当代娱乐文化的浪潮中,民间游戏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古老的游戏,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让民间游戏焕发新的生机,保留和传承丰富多彩的民俗游戏,让它们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展示出西间游戏的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近日,西藏那曲市共青团班戈县委联合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民政局面向普保镇玛尔堤小区56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普法宣传活动。[详细]
30余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米林市中学高级教师亚夏,一直致力于基层教育工作,也见证了林芝教育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详细]
推行以幼儿为本的游戏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幼儿园的课程符合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受到隐性教育,又受到显性教育。[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必一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