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超人气”食堂的建成使用,让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欢呼雀跃,但这背后却离不开闵行区古美路街道援滇干部袁书楠的努力。
去年8月,袁书楠来到昌宁县更戛乡中心学校调研。眼前的一幕,让他特别揪心:中午时,午餐放在教室门前,孩子们排着长队打饭,吃饭时只能随地蹲着或站着。
对于这个问题,学校也非常无奈,据副校长杨林华介绍,由于学校没有大型食堂,碰到下雨时,孩子们只能躲到教室、宿舍吃饭,特别不方便,孩子们也吃不好。加上校点撤并,学生人数增多,原本简陋的食堂更是不够用了,希望改建一个有顶棚的餐厅,让学生有可以吃饭的场所。
调研结束之后,孩子们“能坐下来好好吃饭”的心愿一直萦绕在袁书楠的心头。他当天就联系了古美路街道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件事情。街道得知孩子们的困难,决定出资帮忙。最终,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6.78万元,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办事处帮扶5万元,乡级自筹1.78万元。
学校计划新建一个约3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彩钢瓦房学生食堂,配套建设洗手台等附属设施,更换崭新的餐桌餐椅,可供几百位学生轮流吃饭。从筹备资金,到制定项目方案,再到食堂落地建成,袁书楠一直关注着项目的进展,不仅经常电话沟通了解,更是多次来到学校对接工作。
今年3月,学校田头校点食堂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袁书楠特地回到学校去看一看,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学生们坐在崭新的餐椅上吃饭,脸上荡漾着天真、幸福的微笑。
“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小餐厅见证着闵行和云南的深厚情谊……”袁书楠说。
生态醇香的红米、又香又甜的玫珑瓜……没来到云南前,袁书楠就听闻云南的蔬果好吃;亲口尝过之后,袁书楠成了这些农副产品的忠实粉丝,他说:“每次回到上海,我会把这些特产带回去,给大家尝一尝,大家都说不错。”
“大量鲜美的农副产品在农田里成熟了,但是不知道卖给谁,外面的人也买不到……”为了将产品推广出去,袁书楠当起了“推荐官”,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多方拓展消费帮扶渠道。
在闵行区“五地优品荟”推介展示主题活动、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等推介活动上,云南本土企业的产品逐一亮相,受到了各地商家、市民的欢迎。2023年,销往上海的果蔬、红茶、大米等特色农产品达6052万元。
一张张订单飞进了大山,农民们黢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产品卖得好,给了大家很多信心,农民们更有动力了。”袁书楠欣慰地说。
“老乡们虽然生活在地理环境相对困难的地区,但是肯吃苦,不怕困难,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在与云南老百姓的接触中,袁书楠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于发展的渴望和对外来援助的真诚期待。
“老乡们不知道怎么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就请老师来上课,教给他们实用的技能,必一体育运动官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2023年,袁书楠协调人社部门,利用沪滇劳务协作机制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8期,既有6期引导性培训,也有22期技能性培训,累计服务831人……
同时,袁书楠充分利用并推广当地的“政府救助”“掌上就业”“茶乡招聘”等平台,组织开展“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多渠道征集推送岗位信息1.69万个;统筹使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就业,2023年帮助62名脱贫劳动力到沪就业。“老乡们知道我们是从上海来的,对上海有很多好奇,我们也欢迎他们去上海工作生活。”袁书楠说。
在袁书楠和其他援滇干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学生来到东部职业学校就读。到去年年底,已经有84位学生毕业,踏上了就业的道路,开启新生活。
迢迢千里路,悠悠山海情。呆云南快两年的时间里,袁书楠和老乡们打成一片,皮肤也变黑了不少,一些老乡看到他都以为他也是当地人。袁书楠也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让当地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