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报》的优势之一也体现在深度报道上。基于笔者多年来的新闻实践,本文在剖析“深”之所在、“深”之意涵的基础上,结合政治工作报道特点,探讨加强与改进深度报道的方向原则与思路举措,为更好开展纸媒深度报道提供启示借鉴。
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介造成的冲击可谓巨大。传统纸媒想要在传播媒体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大爆发的今天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作出“壮士断腕”般的改变和创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报》的优势之一也体现在深度报道上。本文结合《报》政治工作报道实践谈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
要想改变,先要知己知彼,清楚优势和短板所在。 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曾预测:媒介的长远发展趋势是内容越来越简单。以往,“人们必须去主动寻找印刷信息”,但如今,“电子信息会主动出来接触人们”。新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的优势所在,这确实是传统纸媒无法做到的。
报道“快餐式”和受众“浅阅读”的发展趋势,必然会让一些新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快”“准”“便捷”上。相对纸媒来说,他们对新闻表面和浅层的报道较多,对于与新闻本身相关的信息报道不够深入,在深入挖掘事件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和价值方面有所欠缺。
再来看看受众需求,除了对信息获取“快”“便捷”的需求之外,日益见多识广的受众在迅速接受信息后,其实也愿意看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精准深入的专业分析、富于理性思辨的逻辑框架,以及文风新颖生动的鲜活表述。这种期待,对纸媒改革创新传播理念、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提供了启示指导。
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不难发现,在“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深”的竞争中,报纸媒体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在后两者,尤其是“深”上找思路,在强化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正如新闻界专家达成的共识:精品深度报道内容永远是稀缺性的新闻产品,是构成传统纸质媒体严肃新闻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意义上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的贵族。”
既然是“贵族”,深度报道必然有其可贵之处,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规律。
深度报道在英文中的表达是In-depth Report,西方国家称之为“大标题后的报道”。顾名思义,它不像一般报道那样就事论事、停留于简单的表面反映,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既要探讨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要揭示前因后果、意义影响,有时还要预测事件发展的未来走势。“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通过这些,树立“深度”形象。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传统纸媒竞争的是什么?不是报道权,而是解释权。正如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所言:“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什么,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它们意味着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作为机关报,《报》的优势之一,正是体现在深度报道上。在新闻资源同源化和新闻报道同质化日趋普遍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强化深度报道、深化问题研究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保持特色,实现官兵“必看、愿看、爱看”的有效手段。
在多年政治工作报道实践中,笔者感到,由于军队有纪律、保密、宣传等方面规定要求,想要获取独家新闻机会很少、难度很大,不是一件容易事,军队政治工作报道尤其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都是全军统一部署开展的大项工作,部队上下动作高度一致。开展某项工作或是进行某项教育,起止时间、主题目标、步骤环节、方式方法等都已“拉单列表”,各部队只需保质保量照单落实好即可。实际报道中,“齐步走”式的内容多、个性化做法少,新闻线索千人一面,给搞好宣传报道带来难度。
然而,自由发挥空间小并不代表政治工作报道作为空间小。这种背景,反而为政治工作深度报道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阵地。对于以研究工作为指向的报道,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事件性、描述性的报道,尝试将更多视角投向报道对象和工作的正面背面、前方后方,把报道重心放在解读分析环节上,多发掘新闻六要素之外的“为什么”。
深度报道的核心,是一个“深”字。笔者感到,让军队政治工作深度报道深起来,可以多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部队官兵普遍关心一个问题,才会对相关报道有兴趣。我们把研究报道的方向瞄向这类问题,开展深度报道才有更大的价值和效应。深度报道的存在意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针对性。一针见血扎准官兵密切关注的工作和问题,并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子、经验启示,这是保持报道生命力的根本方法。
政治工作深度报道的新闻性,更多要体现在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共性行动中,所采取的个性化经验做法和前瞻性思考启示上。
政治工作方面的深度报道,要着力通过深度挖掘、广度拓展,揭示问题背后的故事、本质,使报道具有锐利性、深刻性,通过超越“一般报道”而站稳脚跟。发人深省、见解独到,来源于对党中央、和习主席决策指示的深刻理解,来源于对部队全局和局部工作的熟悉、对存在问题的掌握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本质,通过赋予报道以思想,达成“深”的目的。
要对如何开展深度报道有总体规划,对如何开展深度报道进行有建设性和富于创新的设计,以求更全面、更充分达成宣传意图。需要强调的是,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而是在对深度报道全面把握、对官兵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有利于达成宣传目的的角度和深度、内容和形式。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笔者感到,强化深度报道,可以从加强题材的重大性、内涵的深刻性、素材的详尽性、体裁的综合性、观点的思辨性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对各要点的突破,形成深度广度上的整体掘进。
要从军队政治工作宏观全局的角度,科学策划、准确选题。所报道的内容,要紧跟全党全军中心工作、大项任务,或是紧盯事关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环节,或是瞄准官兵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困难。这样,才能遴选出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对象,使深度报道分量“重”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纠治“”、革弊鼎新,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党的建设会议、基层建设会议……这些重要工作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都是研究政治工作深度报道的宝藏所在。
在纠治“”,加强作风建设过程中,笔者一直想重点研究探讨一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兴趣爱好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个人问题,与政治工作关联不大。但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小节之中有大义,爱好之中见党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的兴趣爱好决不是单纯的个人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的大事。把目光盯准这一官兵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后,笔者从了解到有位喜欢在驻训时翻看当地县城简史的师长这一新闻线索入手,围绕“领导干部该培养什么兴趣爱好”的话题,组织了一次夹叙夹议的深度报道。这种见微知著的选题视角、开小口子见大道理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虽然深度报道在选题上对于新闻时效性并不完全在意,但深度报道也讲究新闻由头和新闻时机。深度报道的时效,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速度快,而是强调及时与适时。报道早了,话题和矛盾还没有引起官兵注意,时机不成熟 ;报道晚了则时过境迁,成为“跟风”或“炒冷饭”之作。
深度报道的时效,更多的应该是指符合官兵对工作和事件进一步了解的心理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新闻的延续欲知。所以说,深度报道同样需要把握新闻时机。
政治工作方面的深度报道大多不是“硬新闻”,需要研究问题,探索经验做法,所以要特别注意工作进度。2019年,全军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项主题教育,每一项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开展教育的对象、批次、内容、成效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我们在组织深度报道时,就要在不同教育阶段,面向不同受众需求,研究不同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确保宣传始终处于官兵关注的视线里,始终站稳重心。
要强化思辨色彩,为深度报道注入思想性。深度报道不仅要提供事实,还提供思路和意见。如果瞄准指向了一个官兵关注的问题,但提供不出独到的见解观点或经验启示,那么深度报道就会失去生命力,变得苍白而肤浅。可以说,思辨就是深度报道的灵魂,这个灵魂越深邃,深度报道就越有张力活力。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加强思辨性。
由表及里得“深”。在获取丰富素材的基础上,把握全局、瞻前顾后,对事物现状和可能的发展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价。打破思维空间的局限,展开多方位求证,多角度思考,通过对深度广度的拓展,揭示新闻事件内涵,使报道具有锐利性、准确性、深刻性。
有一年,笔者围绕党员干部政绩观这一话题组织开展深度报道时,决定选定某部一支很有特点的科研团队班子。从事件表象上看,这个团队“数年没有拿出什么过硬的研究成果,但最近凭借唯一一项成果获得大奖”。由表及里进行观察,通过抽丝剥茧,我们向读者呈现出这样的新闻事实:这个团队班子没有追求“速效工程”,而是历经3任党委班子接力攻关一项课题,频道不换力度不减,通过持续努力终于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与一些新官上任另起炉灶,或是片面追求“年年有亮点、年年有成果”的现象进行对比,较好讲清楚了干事创业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这一辩证道理。
除这篇《“不出彩”的工作是怎样出彩的》的报道外,笔者还同时打包推出某部党支部书记“22年接力撰写书记工作手记”、某部党委“4年坚持上好党史军史课”等相关主题报道,整组深度报道呈现出指向鲜明、富于思辨的特点,较好起到了发人深省、给人启示的作用。
由此及彼得“深”。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的反映呈现。
新闻报道中的辩证法,无处不在。许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其实是有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合理运用立体思维,巧妙关连,从而有效避免报道平面化、观点片面性。
笔者有一次执行关于深化部队主题教育的深度报道任务。经过深入采访思考,决定尝试将主题教育和某部一名女兵在休假时见义勇为、勇救落水群众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主题教育、见义勇为这两件事都不是新鲜事,单独拿出一个进行深度报道都很难出彩,但两者关连起来却引发了可喜的化学效应。
在《“最美女兵”证明了什么》的报道中,笔者通过寻找“最美女兵”那一瞬间底气、勇气的源头,引出并深化了主题教育的内容。这组深度报道后来与中国军网等新媒体一起联动,通过报纸专题、网谈、官兵反映等活动,在报上、网上均取得良好反响。
由局部到全局得“深”。军队政治工作是一个体系性很强的宏大整体,要扫一隅,必先谋全局。深度报道不论向党建、教育、基层、法治等哪个方向哪个题材深入探索,都离不开对军队政治工作方向和全局的把握。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政工深度报道往往要针对军队政治工作这个大体系中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点,在报道前,就必须先把这个体系搞清楚研究透。只有懂了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进而有独到的见解认识。
在工作中,笔者曾遇到一些来稿中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比如,2018年在组织和平积弊清除起底的系列深度报道时,有稿件中曾出现这样的事例:某部认真起底和平积弊,引导官兵把全部心思放在备战打仗上,很多官兵响应号召,经常自觉早起半小时加练体能。笔者感到,此例放在此处似乎说得过去,但从部队建设全局来看就会发现,当前全军正在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清理不合规定的土政策土规定,这个事例有悖于依法治军的相关精神,不宜提倡。与作者沟通后,对方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深度报道属于新闻范畴,重在报道事实,而不是报道观点。对深度报道来说,深度是需要大量事实支撑的,可以说“事实就是深度”。深度报道必须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上,且更多的应该是围绕新闻核心事件、核心人物进行调查采访。而且,相对于普通新闻,深度稿件在篇幅上相对较大,要想吸引官兵读者的阅读目光,必须有大量的事实呈现,不能只是连篇累牍单纯说教或是自顾自地大谈观点认识。用好的方法讲好故事是新闻报道的共性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在立意新、题材新的基础上,深度报道在版面呈现时也要多考虑创新方式方法,力求表现形式有新意。除了单篇深度报道外,可以综合运用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有一年年底,编辑部结合对年度基层政治工作进行回眸盘点,在了解掌握官兵需求关注后,紧盯大家普遍关心的征兵、学习、提干等话题,推出一组系列深度报道。其中《士兵提干考验了什么》《学习改变了我们什么》《“回头看”看出了什么》等稿件主题,都鲜明关照了一个或多个热点话题,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较好的集群效应。